不知道你是否聽過企業社會責任(CSR)這個詞呢?如果不太熟悉也沒關係,CSR其實是指企業在營運過程中主動承擔起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人正在關注企業是否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積極影響上。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全球大企業,越來越多的組織開始將CSR原則融入其業務戰略和企業文化中。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CSR,看看它和企業都有哪些關聯吧!
企業社會責任 (CSR)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一種以社會福祉為導向的商業實踐理念,強調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應積極為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這不僅限於為股東創造財富,還包括對整個社會和環境的關懷與負責。
CSR並非近代才有的概念,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中的「儒商」便是早期CSR的體現,他們強調商業活動與道德、倫理的結合。在西方,「企業慈善家」的概念同樣反映出企業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些慈善家通過不同的方式回饋社會,展現出企業對社會福祉的關注。因此,儘管CSR這個名詞是近代才普及,企業回饋社會的理念和實踐卻有著悠久的歷史。
CSR領域包括哪些?
在現代商業環境下,企業的社會責任(CSR)範疇越來越廣泛涵蓋了包括ESG在內的許多層面。要理解CSR的多元性,我們可以借用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這個框架來看。E(Environment)關注的是企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保護;S(Social)則是指企業在社會層面的表現,包括對員工、客戶和社區的責任;G(Governance)則涉及企業的內部管理和道德操守,而這些就基本包含了CSR的大部分領域。
簡單來說,CSR 意思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除了遵守法律規定和追求經濟利益之外,還自願為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做出貢獻。」對於現時的CEO而言,除了追求利潤之外,還必須考慮公司的運營是否對社會和環境有積極的貢獻。他們需要反思自己的企業是否在為社區帶來好處,是否在進行商業活動時改善了環境,以及在創造財富過程中是否堅守道德操守。這些問題不僅反映了現代企業經營的新挑戰,也是企業能否長期存活和發展的關鍵因素。
爲什麽企業要做CSR?
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好處
在香港這個充滿活力的商業環境中,企業不單只是追求盈利的機構,還要積極擔當社會責任。雖然一開始投入社會責任項目可能與追求經濟效益看似不太切合,但實際上,它為企業帶來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好處。讓我們一齊看看企業實行社會責任可以得到的五大好處吧!
- 提升市場開拓能力:履行社會責任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政府的認可同支持,從而更容易開拓市場。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形象,還能在新市場中快速建立信譽。
- 建立企業形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雖然短期內可能會增加財務負擔,但長遠來看,這將有助於企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成為企業無形資產的一部分,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獲得持久的利益。
- 促進創新能力:對社會責任的重視激勵企業在產品、設計、流程和管理上進行創新。這種轉變促使企業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和增長途徑,從而實現更大的利潤。
- 可持續發展:贏得良好外部環境承擔社會責任,企業不僅能夠維護自身的長期利益,還能與社會利益相結合,創造出一種互利共存的局面。這不僅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還能為企業自身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 推動優秀企業文化建設:企業責任成為企業文化的新元素,有助於重塑和創新企業的價值觀。積極的企業文化建設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理論和文化層面,還能在整個組織內推廣社會責任的觀念。
企業社會責任(CSR)對企業的重要性
企業社會責任(CSR)已成為當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這不僅僅是展現一家企業良好價值觀的方式,更是影響其長期成功和競爭力的重要環節。當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並致力於環境保護時,不僅能夠塑造正面的企業形象,還能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信任和忠誠度。
實施CSR策略還能帶來其他商業利益。例如,企業可以通過捐贈物資的方式,提高企業知名度,讓更多的人通過這種方式認識企業。
當員工看到他們的公司正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時,會增加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歸屬感,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
此外,CSR還能幫助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吸引優秀人才。許多專業人士現在更願意加入那些對社會負責並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因此,良好的CSR實踐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形象,也成為了吸引和保留人才的一種手段。CSR對企業來說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必然的發展方向。它不僅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還能在多方面為企業帶來實質的利益,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企業如何做好CSR?
保持CSR持續性
實現有效的企業社會責任(CSR)策略,就像是經營一家成功的企業一樣,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然而,仍有一些基本原則可供遵循,包括實施長期計劃、全員參與、結合企業核心能力以及回應社會需求等方面。
持續性是CSR成功的關鍵。一次性或短期的活動往往難以產生深遠的影響。《天下》雜誌的CSR企業公民獎統計顯示,在過去10年參與評選的企業中,約30%至40%的專案執行時間為1至5年,另有超過20%的專案執行時間長達5至10年。舉例來說,帝亞吉歐的「夢想資助計劃」已連續舉辦16年,中國信託的「點燃愛心之火」活動更是持續超過30年。這樣長期且持續的努力讓這些專案在社會上獲得廣泛認知,從而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因此,企業在實施CSR時,應該設定長遠的目標,並結合其商業核心能力,全員參與,積極回應社會需求,這樣才能真正達成可持續的社會貢獻。
制定CSR考核
要讓企業社會責任(CSR)真正融入企業文化並發揮其效用,高層領導的參與和支持是關鍵。若僅由基層員工或特定部門如人力資源或公關部門推動,往往會因為缺乏高層的重視與參與而難以產生廣泛的影響力。因此,只有當企業的最高管理層展現對CSR的真誠承諾與支持,整個組織才會將CSR視為重要事務,從而有效推動相關計劃。
事實上,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將CSR績效納入高層管理人員的年度考核中。例如,克蘭詩集團要求各國分公司總經理的年度績效考核中,有10%的比重來自於其在CSR方面的成效;聯合利華則要求旗下每個品牌每年至少推動一項永續發展專案。這樣的做法不僅提升了企業對CSR的重視,也促進了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積極參與和創新。
企業社會責任(CSR)的例子
實際上,企業社會責任(CSR)並不是空虛來風,已經有許多實例證明CSR的重要性了,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CSR成功實踐的例子吧!
- IKEA的二手傢俱回購計劃:IKEA通過收購和再銷售二手傢俱,有效地將廢棄物轉化為資源,這不僅減少了垃圾的產生,也鼓勵了消費者參與循環經濟。這一策略展示了IKEA在實現資源永續方面的努力,同時也提升了品牌的環保形象。
- UNIQLO與「綠色哆啦A夢」的合作:通過將經典卡通形象哆啦A夢的服裝由藍色改為綠色,並將品牌標誌由紅色轉為綠色,UNIQLO成功地將環保和永續發展的訊息傳達給全球消費者。這種創新的市場策略不僅提升了品牌的環保意識,也通過銷售相關產品對環保組織提供資金支持。
- 進和集團中秋獻愛心:作為香港的知名企業之一,進和集團在中秋佳節時刻選擇了與我們攜手為基層家庭、困難老人等弱勢群體捐獻物資,并親自探訪了弱勢群體,很好地體現了進和集團在慈善方面做出的努力。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我們能看出CSR並不是口頭空話,實行CSR的準則,不僅能造福社會,也能提高企業本身的價值!如果你也想參與到CSR的行動中來,那就選擇香港生命力吧!香港生命力是一個非政府組織,致力於改善社會。我們關心弱勢社群的需求,特別著重在食物支援和傷健共融。透過與企業、學校、專業團體等緊密合作,共同致力於建立一個共融的社會發展。企業和團體有多種方式可以與香港生命力合作,實踐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SR),攜手建立一個更加共融的社會!
CSR常見問題
CSR只與大企業有關嗎?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常認為企業社會責任(CSR)是大型企業的事務,主要涉及捐款和慈善活動,似乎與中小企業無甚關聯。然而,CSR的範疇其實非常廣泛,並不僅限於大筆的財務投入。實際上,有許多CSR活動甚至與金錢無關,例如創造一個令員工感到幸福的工作環境。
中小企業完全有能力根據自身的資源和能力來參與CSR活動。重點在於從企業的核心價值和能力出發,尋找能夠發揮正面社會影響力的方式。事實上,中小企業在某些方面可能更有彈性和創新性,能夠開展獨具特色的CSR項目。從香港生命力中秋探訪長者的活動來看,其實物資的價值無需非常高、像上記海鮮 、順利中西藥房有限公司 、泰輝鮮果 、patpat豬鮮肉公司這些中小企業亦都參與到了慈善活動中來,貢獻了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
CSR只是表面功夫嗎?CSR對企業的作用
儘管有些人認為企業社會責任(CSR)僅僅是一種提升企業形象的行銷手段,但實際上,CSR的意義和價值遠超過簡單的品牌建設。確實存在一些企業將CSR作為一種表面功夫,例如所謂的「漂綠」現象,宣稱自己在環保上作出貢獻,但實際行動卻與此相悖。然而,這不能否定那些真正實踐CSR的企業對社會帶來的正面影響。
實施有效的CSR計劃不僅能提升企業的公共形象,還能在多方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當企業關注員工福祉,創造一個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工作環境時,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自然會提高,這對企業的生產力和創新能力有直接的正面影響。此外,良好的企業形象也能吸引更多的客戶和合作夥伴,有助於企業在市場中的穩固地位和持續成長。
因此,儘管CSR與企業業績之間可能沒有直接的關聯,但它對於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增強品牌價值和創造良好的社會聲譽方面,無疑是具有間接而深遠的影響。
SDGs是甚麼?與CSR有何關係?
2015年,聯合國為了應對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提出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旨在引導全球在2030年之前實現永續發展。這些目標包括了從消除貧困、飢餓到推動性別平等、確保乾淨水源、應對氣候變遷、實現永續消費和生產等多元領域,下設169個具體的追蹤指標,全面覆蓋了經濟、社會、環境保護等重要面向。
許多歐美國家的企業已經開始以SDGs為框架,推動他們的商業活動和企業社會責任(CSR)策略。這些永續發展目標不僅體現了當前人類面臨的關鍵問題,同時也暗示了龐大的市場機會。對企業而言,回應這些全球性挑戰不僅能夠滿足利害關係人的期望,同時也是開拓新市場和創新商業模式的機遇。
因此,SDGs不僅是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也成為企業策略規劃的重要參考。透過參與實現這些目標,企業能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助力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參與」是什麼?
在探討「社會參與」這個概念時,我們首先會想到企業進行的公益慈善活動,例如捐贈資金或物資來回應地方需求,這是大眾對企業社會責任(CSR)的普遍認知。然而,時至今日,CSR的範疇已經遠遠超出了這些傳統的公益行為,如造橋鋪路、辦校、賑災等。
當前的CSR趨勢更著重於企業與社區之間的長期互動和深入合作。單次的金錢或物資捐贈雖然有其價值,但它只是社會責任行動的「入門級」實踐。要真正達到深入的社會參與,企業需要制定長期策略,以更全面和持續的方式來回應社區的各種需求。這可能包括投資於當地的教育、提供職業培訓、支持環境保護計劃,或者與地方組織合作解決社區問題。
總之,現代的CSR要求企業在公益活動中做得更多、更深入。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期待,更是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途徑。這種深入的社會參與,最終將為企業帶來更好的企業形象,增強顧客忠誠度,並在市場中建立更強的競爭優勢。
企業社會責任(CSR)不止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手段,更是對社會作出積極貢獻的重要途徑。在香港這個繁忙的都市裡,每一個企業和個人都有能力去做出改變,為我們的社區帶來正面影響。即刻行動,一齊加入香港生命力慈善機構的行列,用你的力量去推動社會進步。無論你是企業老闆還是個人,都可以透過參與或支持我們的項目,為香港締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個小小的行動,都可以帶來巨大的改變!
了解更多活動>>